国民党党主席稳了?郑丽文怒批蓝营:不敢认中国人就去民进党!
郑丽文是台湾岛内一位较为活跃的政治人物,原先是民进党成员,在民进党时期就以犀利的言论受到关注。但在2002年因为民进党执政和“台独”问题,郑丽文公开批评绿营知名政要人物,最终被民进党开除党籍。
郑丽文是台湾岛内一位较为活跃的政治人物,原先是民进党成员,在民进党时期就以犀利的言论受到关注。但在2002年因为民进党执政和“台独”问题,郑丽文公开批评绿营知名政要人物,最终被民进党开除党籍。
当赖清德被党内高喊“交出党权”,当郑丽文突袭参选国民党主席,这场牵动台岛的权力地震背后,黄智贤那句“双脚皆断”的预言如何照进现实?民进党疯狂搜捕的“战犯”名单里,又藏着多少背叛与复仇的血色密码?
亲绿机构“台湾民意基金会”公布的最新数据很刺眼:赖清德的施政赞同只有33%,不赞同高达54%,声望较上任初期回落24.7%,被该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直言是“雪崩式下跌”。TVBS也给出类似结论,满意度仅剩28%,不满意55%,再创新低。和上月相比,赖清德声望一个
近期,台湾网红馆长陈之汉,与台湾女主持人黄智贤之间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“口水战”,两岸人民纷纷吃瓜。
最近台湾政坛这出戏,可比热播剧热闹多了。国民党主席改选的锣刚敲起来,台面上就已经暗流涌动。大家原本都盯着卢秀燕,觉得这位台中市长既有治理口碑,又是2028“大选”的热门人选,接党主席的位子顺理成章。可架不住人家自己没兴致,外界风传她“市政优先”,压根不想接这每
在台湾政坛这片被“台独”阴霾笼罩的天地里,有三位女性像带刺的玫瑰,用锋芒与韧性撕开一道裂缝——郑丽文的犀利、洪秀柱的坚定、卢秀燕的务实,不仅成了民进党最忌惮的“眼中钉”,更被无数台湾民众视作“破局的希望”。她们的每一次发声、每一步行动,都在网络上掀起滔天巨浪,
呼声很高的台中市市长卢秀燕已经传出不再参选,将于10月18日举行的新一任国民党主席的选举,那么其他国民党政客是否会因此展开更加激烈的争斗?而最终的新任主席又会花落谁家呢?
绿营的雪崩比民调数字更刺目。赖清德上任才三个月,不满意度飙到五成五,等于把去年投给他的五百万张选票亲手扔进海里。原因并不神秘:他把“大罢免”玩成了政治斗兽场,却忘了南部正在淹水;向美国递上“投名状”,结果换来特朗普一句“关税自己扛”。岛内最新街访里,年轻人干脆
近期,一向以“统派”面目示人的黄智贤,先后公开批评馆长陈之汉、傅崐萁、郑丽文、郭正亮,并在节目或网络中暗讽同为统派的王炳忠、邱毅。很多舆论认为,她此举暴露了绿营底色和“独派”面目。
蓝营7月打胜仗后,接班大战突然翻盘。朱立伦早撂话8月底二次罢免结束就退位,时间表定得死紧:9月领表、10月辩论投票、11月换帅——他自己绝不参赛。
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说:“不管八二三罢免结果如何?他已下定决心要辞职,不打算继续争取国民党主席的连任”。他甚至在7月30日国民党中常会上,重申要’放心地,顺利地‘交棒。他的辞职对台湾人民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,旧的不去,新的不来,期待中国国民党选出一个好的主席,完成中
近日,郑丽文表态若卢秀燕不参选国民党主席,在大家支持的情况下她责无旁贷会考虑参选。那么,若郑丽文参选会有戏吗?
“馆长”是6月10日赴大陆进行为期6天的参观访问。第一站是上海,他在上海先后参观了徐家汇、外滩南京路、豫园城隍庙、东方明珠,上海新天地,并夜游黄浦江。
现在,曾是民进党支持者的“馆长”陈之汉,亲自来到了大陆,要用直播镜头打破这些认知,这趟“破壁之旅”,无疑触动了岛内敏感的神经。
近段时间以来,蓝绿围绕着罢免展开的攻防呈愈演愈烈之势。在绿营的打压下,随着“寒蝉效应”持续发酵,使得不少市众担心被针对,继而选择却步,这也让蓝营在罢免问题上处于被动,更是出现了9个罢团相继因连署未达标而宣告失败。按照这样的情况看,罢免二阶的结果极有可能会出现3
6月10日,岛内网红“馆长”陈之汉抵达上海,开启了为期6天的大陆之旅。陈之汉此行在岛内引发了巨大的轰动。非绿阵营期待其戳破绿营编织的谎言,绿媒、绿侧翼则疯狂抹黑。随着陈之汉抵达后开启直播,开创了两岸民间交流的最新形式,效果非同一般!按照萧旭岑的说法,岛内观看人
短短几小时,他就像被从岛内的滤镜世界拽进了一个“解压版的现实世界”。如果说他过去靠肌肉说话,这次,他用脚丈量了岛内媒体的“谎言厚度”。
6月10日,岛内网红“馆长”陈之汉开启了为期6天的大陆之旅,也成了岛内舆论的焦点!皆因陈之汉此前长期挺绿,甚至蔡赖为了竞选,无一例外都试图借用其声量来获得青睐!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陈之汉也逐渐清醒,随即与绿营分道扬镳!
老北有几天没扯美女,还是耐不住寂寞,要扯一扯民进党美女发言人戴玮珊。
战术逻辑的荒谬性:部分名嘴对现代战争的理解停留于冷战思维。例如张延廷主张“开战后要将大陆变主战场”,却忽视解放军远程打击体系已具备覆盖全岛的能力;于北辰用“三枚导弹拦截率210%”的算术谬误,暴露出对军事科技的认知缺失。